第二节 先生与偷学者-《大明官道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恩?”老者拉了一个长音,带着几份兴趣:“有这样的事?”

    中年人点点头,脸上也有多了一些笑意,当下问道:“要儿安排人去查查吗?”

    “不用,你安排一下。明天还是这个时辰,我亲自为族中子弟讲学,去安抚一下学堂的先生,只说我是闲不住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中年人后退几步,出了书房。

    王长禾也没有当这是个事,摆好了柴去管事那里领了柴钱,又领了三块饼。拉着那板车继续回废弃的山神庙了。

    科举是这个时代的一条路,也是王长禾唯一可以选择的一条路。

    但摆在王长禾面前三道难关。第一道,生存。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,一切都是假的。第二道,名字。因为他之前记录的名字是秦长禾,要改名很麻烦,而且让秦家知道自己还活着,估计麻烦更多。

    第三道,考试资格。

    曾经中文史馆中王长禾就知道,这个时代考一个秀才,第一关就需要一个秀才与五个乡人作保,自己去那里找这个保人呀,现在他还是一个黑户呢。

    所以王长禾眼下想的只是如何生存下去,考试只是第二步。

    回到山神庙,见到又有饼子,雀儿开心的欢呼着,唱着王长禾听不懂的歌,跑去洗碎米,准备和野菜一起煮着野菜粥了。王长禾坐在王安身旁:“安爷爷,你说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远离这里,没有路引怕是寸步难行。”

    “难!”王安思考好久,也只能给王长禾这样一个答案了。

    在大明朝,没有路引,寸步难行。

    “安爷爷别想太多了,船头桥头自然直,总会有办法的。过上两天,我们存一些钱后先买些旧衣,旧被褥,为过冬提前作些准备。这山神庙内用些柴隔出一块来,也算一个屋了,能遮雨,能挡风的。”

    “一切少爷说了算。”王安应了一句。

    王长禾起身:“我再去弄些柴,安爷爷这些天还是静养的好。”

    看着王长禾的背影,王安眼泪都止不住。

    少爷成熟了他开心,可让少爷受这样的罪他自责,越想越是心酸呀。他只能在王长禾面前流露着笑容,在王长禾背后默默的落泪。

    <img  alt=""  src="  cj./picture/20150408_194811.jpg"  />

    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,全民抢答冷知识,拿勋章,赢大奖!

    点击微信右上角+号,选择添加朋友,搜索公众号“qdread”参与!

    各种大奖,轻松拿下!</p>


    第(3/3)页